发布时间:2018-12-24 作者:朱自军律师
如有法律问题,可致电律师18995689797。
一、案件经过
学海公司与童志军签订《开发项目内部承包协议》。双方约定,案涉项目承包价款包括三部分:其一为8000万元款项和价值2000万元的车位;其二为童志军无偿为学海公司建设的34300平方米的毛坯房;其三为童志军无偿为学海公司建设的150个地下车位。
2015年8月24日,学海公司、童志军与刘立新、刘冬青签订《暮云学海-优品汇项目建设承包人变更协议》,约定由刘立新、刘冬青全面承接原由童志军承包的案涉项目相关权利和义务。
2015年10月21日,学海公司与刘立新、刘冬青在上述变更协议的基础上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对刘立新、刘冬青应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好与案涉项目有关的一切债权债务纠纷等问题作出约定,明确如果刘立新、刘冬青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好与案涉项目有关的一切债权债务纠纷等问题,刘立新、刘冬青自愿放弃案涉项目的承包权。如果由于刘立新、刘冬青方面的原因给学海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和重大影响,学海公司有权在解除协议的基础上,要求刘立新、刘冬青赔偿一切经济损失。
2015年10月27日,学海公司委托律师向刘立新、刘冬青发出《律师函》,通知刘立新、刘冬青,正式收回变更至其名下的案涉项目承包权,并解除与其签订的相关协议。刘立新、刘冬青于同月29日签收该《律师函》。
后学海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刘立新、刘冬青赔偿损失。
二、法院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认为:
关于刘立新、刘冬青应否赔偿学海公司可得利益损失的问题。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知,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存在违约行为是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在出现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的违约行为的情况下,守约方实际面临两种利益抉择,其一是选择继续履行合同,其二是选择解除合同。而合同解除后必然涉及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问题。
如在因违约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情况下,将损害赔偿范围仅限定于守约方因对方违约而产生的损失,不将可得利益损失纳入其中,显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甚至纵容当事人违约行为的发生,亦不符合合同法关于赔偿可得利益损失的立法初衷。
因而,可以并且应当将可得利益纳入合同解除后的损失赔偿范围,但应以不超过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限。
本案中,根据《开发项目内部承包协议》的约定,案涉项目承包价款包括三部分:其一为8000万元款项和价值2000万元的车位;其二为童志军无偿为学海公司建设的34300平方米的毛坯房;其三为童志军无偿为学海公司建设的150个地下车位。
可见,如《开发项目内部承包协议》得以完全履行完毕,学海公司将可以获得上述收益。作为《开发项目内部承包协议》当事人,童志军应可预见违反合同可能给学海公司造成的损失,而作为案涉项目承包权利义务承接人的刘立新、刘冬青亦应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后果。故原判决判令刘立新、刘冬青向学海公司支付可得利益损失,并无不当。
三、结语
作为合同相对方,合同因违约解除后,双方利益诉求不同,抗辩点也不一样。
1.对于守约方而言,举证证明存在可得利益的重点在于预期利润的确定性及计算依据,在有鉴定条件的情形下应当申请鉴定。为降低纠纷发生时的举证难度,可事先约定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标准及依据。
2.对于违约方而言,举证证明可得利益依据不足的重点在于守约方预期利润具有不确定性、缺乏依据,守约方没有采取合理减损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守约方因违约而获得利益以及守约方亦有过失等。